“锡德拉挖矿 App” 的宣传背后,藏着诈骗分子融合 “实体关联” 与 “跨境概念” 的双重伪装陷阱。检索发现,虽有 “锡德拉(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等实体企业及境外 “锡德拉银行” 相关传闻,但该挖矿 App 与这些主体均无实质关联,其以 “手机挖矿赚数字资产” 为噱头的运作模式,不仅违反我国虚拟货币挖矿整治规定,更复刻了 “拼算算” 等骗局的收割套路,背后暗藏资金诈骗、信息窃取等多重风险,需从伪装逻辑、诈骗模式与法律定性三方面认清危害。
从伪装特征来看,“锡德拉挖矿 App” 通过多重虚假关联构建信任假象。诈骗分子刻意借用 “锡德拉” 名号,一边模糊关联南京锡德拉技术公司的科技属性,谎称有 “本土技术支撑”;一边盗用境外 “锡德拉银行”“伊斯兰金融数字化” 等概念,伪造 “合规试点”“2866 美元定价的锡德拉币” 等虚假信息,让用户误以为其有跨境金融背景。其下载渠道同样异常:仅通过加密聊天群推送非官方链接,提供安卓 APK 与 iOS “企业证书安装包”,完全规避应用宝、App Store 审核,与 “吉鑫矿场 app” 的非法分发模式如出一辙。更具迷惑性的是,App 内会展示伪造的 “算力收益曲线”“境外矿场实景”,甚至提供 “虚拟货币兑换通道”,进一步掩盖诈骗本质。
“锡德拉挖矿 App” 的核心目的,是通过 “洗脑 - 利诱 - 收割” 套路骗取资金。其运作逻辑与四川广汉 “IPFS 算力包” 骗局、“拼算算” 芯片理财骗局高度一致:首先通过股票交流群、熟人推荐等渠道撒网,由 “投资导师” 灌输 “算力是风口”“零门槛挖矿” 等理念;随后诱导用户下载 App 完成实名认证与银行卡绑定,以 “新手挖矿送 10 枚锡德拉币”“日收益 3%” 等噱头降低警惕;待用户信任加深后,便推出 “算力包套餐”,价格从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宣称 “投入越多兑换比例越高”。前期会允许小额提现制造 “真实收益” 假象,待用户大额投入或邀请亲友加入后,便以 “系统升级”“合规审查” 为由冻结账户,最终关闭 App 失联,与 “拼算算” 骗局中 61 万投入仅追回 21 万的套路完全一致。
更关键的是,该 App 及其相关活动已明确触碰法律红线。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通知》,虚拟货币挖矿已被列为 “淘汰类产业”,任何相关 App 与投资均属非法。从法律定性来看,其诱导投资虚假项目的行为涉嫌诈骗罪,若通过 “邀请返利” 发展下线,还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拼算算” 骗局中已有多名组织者被刑事追责。此外,非官方渠道下载的 App 普遍内置木马,会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与短信验证码,杭州富阳警方曾在同类案件中发现,此类 App 可在 10 秒内完成支付密码盗取与资金转移。
对用户而言,防范此类风险需坚守 “三重核验原则”:一是核验主体真实性,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 “锡德拉” 相关企业,确认无挖矿业务关联;二是核验合规性,牢记境内无任何合规挖矿 App,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同样非法;三是核验渠道安全性,拒绝点击非官方链接,任何要求 “先充值再挖矿” 的均为骗局。若已接触该 App,立即用国家反诈中心 APP 扫描检测风险,若已充值需保存转账记录与聊天截图,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综上,“锡德拉挖矿 App” 是典型的跨境伪装型骗局,无任何合规属性。用户需认清其 “借名造势” 的诈骗本质,坚决远离相关下载与投资,守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