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H 是合法的吗” 的疑问,需结合我国监管政策与法律实践明确答案:ETH(以太坊)作为典型的虚拟货币,在我国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境内任何与 ETH 相关的交易、兑换、融资等活动均属非法金融行为,其 “合法性” 需从属性定性、活动边界、风险后果三方面精准界定。
首先必须明确:ETH 的虚拟货币本质决定其境内无合法流通基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 2021 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即 “924 通知”),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ETH 虽依托区块链技术,具备 “去中心化”“可编程” 等特征,但本质仍是一种特定虚拟商品,其价格由市场炒作决定,无真实价值支撑,与比特币、USDT 等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完全一致。司法实践中,多地法院已明确将 ETH 认定为 “虚拟货币”,相关交易合同因违背公序良俗被认定为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境内与 ETH 相关的四类活动均属非法,不存在 “合法参与路径”。监管文件明确禁止的 ETH 相关行为包括:一是交易兑换,通过境内外平台买卖 ETH、用 ETH 兑换法定货币或其他虚拟货币,均属非法;二是融资发行,以 ETH 为标的开展 ICO(首次代币发行)、STO(证券型代币发行)等融资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三是服务支持,为 ETH 交易提供中介、托管、清算等服务,或开发支持 ETH 存储的钱包 App(如 imToken),均属为非法活动提供工具;四是宣传推广,在境内宣传 ETH 的投资价值、组织线下推广会,涉嫌虚假广告或非法金融宣传。2025 年以来,多地警方查处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中,超 60% 涉及 ETH 交易,涉案平台均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机构。
参与 ETH 相关活动面临财产、法律、征信三重风险,且维权难度极大。财产安全上,ETH 价格波动剧烈,单日跌幅可达 20% 以上,投资亏损风险极高;更需警惕的是,境内无合法 ETH 交易平台,所谓 “境外合规平台” 多为诈骗工具,操盘手可随时关闭平台卷款跑路,2025 年此类案件资金追回率不足 1%。法律层面,若参与 ETH 交易涉及赃款(如用于洗钱、网赌结算),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若为 ETH 交易提供技术支持,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江苏某程序员因开发 ETH 交易插件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征信层面,关联银行卡会因 ETH 交易被金融机构标记为高风险,导致账户冻结、贷款审批受阻,影响个人金融活动。
辨清 ETH 的法律边界需坚守 “三不原则”,应急处理需依法依规。三不:不相信 “ETH 具有投资价值” 的宣传,不参与任何 ETH 交易或融资活动,不下载支持 ETH 存储的非法钱包 App;若已参与,需立即停止操作,解绑关联银行卡,保存交易流水、聊天记录等证据,通过国家反诈中心 APP 或公安机关报案,如实说明情况,不可隐瞒非法交易背景。同时需注意,因 ETH 交易合同无效,即便通过民事诉讼主张 “返还投资款”,也会因行为违法被法院驳回,切勿轻信 “法律维权” 中介的虚假承诺。
综上,ETH 在我国不具有合法性,境内任何相关活动均属非法。用户需摒弃 “虚拟货币能暴富” 的幻想,认清其 “高风险、非法性” 本质,远离 ETH 及所有虚拟货币,方能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