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虚拟货币市场的跌宕起伏中,有人幸运地斩获了巨额收益,然而,当面临一亿资金提现时,合法性问题就成了横亘在面前的关键阻碍。虚拟货币在我国的法律定性,决定了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
2021 年 9 月,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意味着,在我国,虚拟货币的交易、兑换以及为其提供中介服务等行为,均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集资等,被严格禁止。在此背景下,通过虚拟币交易赚取一亿后提现,极有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依据规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和清算结算等服务。当投资者试图将虚拟币收益提现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旦发现资金来源与虚拟货币交易相关,会拒绝办理提现业务。若投资者通过伪造交易背景、虚构资金来源等手段骗取金融机构信任,实现提现,这不仅违反了金融监管规定,还可能涉嫌金融诈骗等犯罪行为。
从司法实践案例来看,重庆曾有犯罪分子通过线下比特派收款钱包等方式收取上游犯罪所得转换成的泰达币(虚拟币),再在虚拟货币网络交易平台售卖,随后编造提取工程款、民工工资等借口,组织人员到银行柜台取现。最终,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判刑。这表明,虚拟币交易及后续提现行为若涉及违法犯罪资金流转,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即使虚拟币交易赚取的一亿资金来源合法,并非用于非法活动,但由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容易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国对其持坚决打击态度。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若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相关部门将依法查处。
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虚拟币赚了一亿提现行为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并不具备合法性。投资者务必充分认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性与高风险性,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避免因一时的利益诱惑而陷入法律困境,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