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风险的虚拟币交易市场中,合约交易因自带杠杆效应,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暗藏巨大风险,“穿仓” 便是令投资者胆寒的潜在危机之一。虚拟币合约不仅可能穿仓,且在极端行情下发生概率显著高于传统金融衍生品。
穿仓指的是投资者在合约交易中,因市场剧烈波动导致账户保证金不足以覆盖亏损,甚至负债的情况。虚拟币价格波动剧烈,单日涨跌幅超 10% 是常态,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种曾出现单日 30% 以上的波动。当价格朝着与持仓相反方向大幅运动时,若未及时补充保证金,杠杆会加速亏损。例如,使用 10 倍杠杆的投资者,价格反向波动 10% 就会耗尽保证金,若波动持续,账户便会穿仓,部分平台会要求投资者补足穿仓亏损。
穿仓的发生与市场机制密切相关。虚拟币市场缺乏涨跌幅限制,且 24 小时连续交易,流动性在极端行情下可能骤降。当突发利好或利空消息引发单边行情,大量订单无法及时成交,平台平仓机制失效,就会导致 “穿仓”。2021 年 5 月,比特币单日暴跌 30%,多家交易所出现大规模穿仓,仅某头部平台穿仓损失就超 2 亿美元,部分投资者账户负债达数万元。
不同平台的穿仓处理机制不同。部分平台采用 “穿仓分摊” 制度,将穿仓损失按比例分摊给所有盈利用户,这引发争议。也有平台引入 “保险基金”,当穿仓发生时,先用保险基金弥补损失,不足部分再进行分摊。但保险基金规模有限,在系统性风险面前难以覆盖全部损失。
投资者可通过科学操作降低穿仓风险。首先要控制杠杆倍数,新手建议使用 1 - 5 倍杠杆,避免高杠杆;其次要设置合理的止盈止损,当亏损达到预设比例时自动平仓;同时要关注市场流动性,避免在交易量低迷时段持仓过夜;最后要选择风控机制完善的平台,优先考虑有充足保险基金、平仓机制高效的交易所。
虚拟币合约穿仓是真实存在的风险,其根源在于虚拟币的高波动性与杠杆的叠加效应。投资者需清醒认识风险,理性使用杠杆,才能在合约交易中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