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以太坊)作为市值仅次于比特币的加密货币,其挖矿曾是许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技术发展,有用户好奇能否通过手机进行 ETH 挖矿,以下从现状、操作及风险等方面进行说明。
从技术层面看,ETH 挖矿依赖算力进行哈希运算,早期采用 GPU 挖矿为主,而手机的算力与专业矿机、显卡相比差距悬殊。手机的 CPU 和 GPU 性能有限,单台手机的算力通常仅为零点几 MH/s,远低于专业矿机的数十甚至数百 MH/s,难以在挖矿竞争中获得收益。此外,ETH 在 2022 年完成 “合并” 升级,从工作量证明(PoW)机制转为权益证明(PoS)机制,彻底停止了传统挖矿,这使得通过算力挖矿的方式已不适用于 ETH,手机挖矿自然也无从谈起。
尽管 “合并” 后传统挖矿方式失效,但仍有一些打着 “ETH 手机挖矿” 旗号的应用程序在网络上流传。这些 APP 往往宣称 “低门槛、高收益”,吸引用户下载。若仅从操作流程来看,这类 APP 通常要求用户注册账号、绑定钱包地址,然后点击 “开始挖矿” 按钮,后台会模拟挖矿过程并显示 “算力”“收益” 等数据。部分 APP 还会引导用户完成任务(如观看广告、邀请好友)以提升 “算力”,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 “挖矿” 并未参与真实的区块链运算,产出的也并非真正的 ETH,而是平台内的虚拟积分,难以提现或兑换成实际价值。
参与这类虚假 ETH 手机挖矿存在诸多风险。首先,这些 APP 可能存在恶意软件,窃取用户的手机信息、支付密码等隐私数据,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其次,部分 APP 以 “充值升级算力” 为由诱导用户付费,一旦付费后,可能出现无法提现、APP 跑路等情况,造成经济损失。此外,中国明确禁止任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参与 ETH 手机挖矿无论真假,都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面临法律风险。
从 ETH 自身发展来看,“合并” 后转向权益证明机制,用户可通过质押 ETH 成为验证者获取收益,而非依赖算力挖矿。质押需要一定数量的 ETH(通常为 32 枚),且对技术和资金门槛要求较高,并不适合普通手机用户参与。
总之,ETH 手机挖矿在当前机制下既不现实也不可行,网络上的相关应用多为骗局。用户应认清虚拟货币挖矿的政策和技术现状,远离各类虚假挖矿项目,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警惕虚拟货币领域的各类风险。